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药材资讯 > 药市动态
  • 产区万里行之吉林蛟河——五味子

    “人生百态,五味杂陈”,此“五味”为酸、甜、苦、辣、咸。有味中药,尝之亦有此“五味”,故名“五味子”。 眼下正值五味子产新季,药通网产区万里行小组今天驱车来到了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天岗镇,实地调研下当地的五味子产新情况,也亲自品尝下五味子是否真的包含有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蛟河市是吉林省吉林市下辖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所处山系属长白山山脉,这里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五味子的生长。蛟河市种植五味子始于2000年前后,天岗镇是成功种植五味子较早的地区。药通网天岗镇产地站点负责人陈先生,正是一位五味子种植能手。 陈先生在天岗镇设有药材收购站,我们到达收购站时,陈先生正在和工人们一起打理刚收购的玉竹和绵马贯众。据陈先生介绍,当地玉竹、绵马贯众都是野生资源,质量都非常好。陈先生还带我们参观了其自建的烘干房,烘干房内正在加工刚产新的五味子。 简单参观后,我们径直去到了种植基地。种植基地占地50余亩(当地1000平方米/亩,下同),一串串鲜红鲜红的五味子,挂满了藤条,很是喜庆。参观学习持续两个多小时,作为一个从事中药行业15余年的从业者来说,收获颇丰,对五味子有了更深度的了解! 关于当地五味子的情况,陈先生讲述得非常全面、专业,在此,凭借着不太全面的记忆,尽量全面地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蛟河市五味子的信息。 一、日常管理 五味子种植方式为移栽,前三年不挂果,第四年开始挂果,第4-7年为盛果期。无管理难点,影响产量的最大因素是倒春寒,倒春寒会减少坐果率。 二、种植成本 种苗每亩1500株,最多有植1800株的。成本500-750元。前三年总成本5000-6000元。挂果期,每年锄草、农药、施肥、人工总成本3700元左右。地租(山地)每亩260-500元不等。采收人工成本850元/亩。 三、收益 亩产鲜货1500kg,折干率4.5:1.(中后期货),鲜货收购价4元左右。 四、在地面积 500-600亩。 五、其他相关数据 当地农作物以玉米为主,亩产2700-2800单斤。种苗不缺货,价格每年高低不一。当地库存尚有盈余。 以上为笔者简单整理数据,与君共享。如有较大出入,为笔者记忆有误,与站点同仁无关!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下五味子的口感:酸、涩、苦、辣、辛!尤以酸为最甚!无甜味!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24 08:56:29

  • 产区万里行之黑龙江伊春——东北野生中药材

    ——东北野生中药材产量怎么样? 伊春南岔县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南部,地处小兴安岭东南麓。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尤为突出,广袤的森林覆盖为其带来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广袤的森林环境,也为野生中药材提供了生存环境,白鲜皮、升麻、苍术、槲寄生、刺五加、玉竹等品种遍布各个山头,虽近年来当地药农不断上山采挖,但取大留小的采挖习惯,也为当地野生资源可持续产出打下基础。 药通网调研组于9月22日到达我们第四站——伊春市南岔县晨明镇。来到南岔县晨明镇药通网产地站点马先生的加工厂里,虽目前正值产新,但收购库房里只有寥寥无几的几斤白鲜皮,询问原因得知,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由于目前当地正值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大部分的农户都参加其中,采挖药材的农户较少。 二、加上目前药厂采购量降低,也不敢大量加工,现以消化库存为主。 三、目前价格较低,衡量之后,出门打零工比采挖药材收入要高,采挖的农户就很少了。 进入厂区,厂房南侧属晾晒区,一个二层的阳光棚只有最外侧几个晾晒着当地的野生品种,白鲜皮、升麻、穿山龙。厂区的北侧有库房和办公室,库房里堆放着一袋袋的白鲜皮干品,最南侧的仓库里堆放着刺五加片,刺五加根,槲寄生片等。 据马先生反映,今年药厂销量明显下降,订单也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左右,近几天别说订单,就是询价的电话也没有接到几个,生意较往年下滑了很多。 当地虽野生品种不少,但由于加工技术尚不成熟,他主要还是以加工穿山龙、刺五加、槲寄生为主,穿山龙因加工出来的片型较少,颜色白亮,再加上含量足,深受各大饮片厂的喜爱,远在广东的饮片企业也来此采购。 调研组此行的目的主要还是想了解一下近年来野生转家种的白鲜皮生长情况,但马先生解释说,当地还是以野生为主,虽有人反映说野生品种资源枯竭,但小兴安岭山脉广袤的山区,药农能够到达的地方能有多少,大部分的地区还无人到达,里边的资源还很丰富,只是目前的价位还不足以撬动农户不远长途前去采挖。一旦价位合适,药农们都会通过皮卡车,摩托车深入山区寻找药材。 以白鲜皮为例,目前鲜货收购价10-12元/单斤,没有经验的药农每天采挖的量在10斤左右,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不如在当地找个零活干,而富有经验的药农每天采挖的量平均达40单斤左右,产生的经济效益就非常可观了。 经过了解之后,由于时间尚且充裕,调研组想去验证一下这些野生资源是否真的像马先生说的一样,简单地吃过午饭之后,我们驱车前往深山寻找野生药材。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由于山路崎岖,车辆只能停在山脚下,我们带好采挖装备徒步前往更深的山区寻找。 穿过玉米地,跳过小河沟,顺着山坡,在林下穿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到达此行的目的地,一片植被稍微稀疏的地方,阳光可以通过树叶间隙照射到地面,马先生介绍,这样的地方,药材才能生长得出来,我们发现了贯众、苍术、白鲜皮、三颗针、赤芍等品种,虽不算太多,但资源还是有的,马先生介绍,这边生长的药材比较少,翻过山头之后会有一片地方,那里树木比较少,野生药材更多。但由于时间已经不早,我们还要赶往下一个产区,我们就没有继续往前探索,回程我们选择走山沟的另一侧,继续寻找,想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药材,终于我们在一片光照条件更好的山坡上发现一片玉竹,用同事的话说,就像人工种植的一样。简单采挖几株之后我们就继续往回走,路上陆续还有白鲜皮、穿山龙、苍术、玉竹、、、、、、。 在路上马先生介绍,小兴安岭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0%左右,今天我们走的这个小山沟就发现了那么多药材,那么整个山区又有多少个这样的小山沟,野生资源还有很多,但采挖的人不多,最主要还是缺少价格的撬动,价格上来了,货源自然就出来了。 是啊,山区那么大,人能够达到的地方能有多远,山的那边依然连着山,每座山里都生长着各类不同的中药材,只要价格到位,药农都会不辞辛苦,前往深山里边采挖。野生资源枯竭,恐怕只是一个很片面的回答。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23 08:43:32

  • 低价位的板蓝根是否具备投资条件

    结束开鲁之行,调研组一行来到本次东北之行的第三站,黑龙江大庆市,大庆市大同区板蓝根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最初在八井子乡有引种尝试,并取得了成功。随后,在祝三乡等地的组织推广下,板蓝根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000年全区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大庆市大同区是全国知名的板蓝根生产基地,早些年年种植板蓝根7万亩左右,约占全国1/3,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板蓝根集散地。 调研组于中午赶至位于大同区高台子镇药通网产地站点蔡先生家中。这里板蓝根种植与想像中不同,大同区作为东北板蓝根主产地之一,道路两旁应该会出现板蓝根种植地块,但在过来的路上我们并未见到一块,但凡是能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种植的全部是玉米。经蔡先生介绍,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经济效益下降 板蓝根平均亩产200公斤左右,目前市场产地价位7.4-7.8元之间,亩产效益1480-1560元,减去地租及管理费用,净利润400-500元之间,和玉米基本持平。 二、病虫害影响 连续的种植,土地虫害增加,产量及质量下降。 三、第三经济作物影响 除了管理较为简单,且易于出售的玉米之外,花生种植效益要高于板蓝根,部分药农种植开始倾向于花生。 在家里简单了解一下板蓝根的情况之后,蔡先生带领我们前往当地一个较大种植户的采挖地块,了解一下板蓝根的情况。 到了地里,该种植户正在采挖,从采挖出来的情况来看,该地块板蓝根质量良好,并未出现地蛆啃食的情况,询问原因得知,为防治地蛆,该地块只有通过不断的喷洒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仅在5个月的生长周期内,就喷洒农药10遍以上,加上今年天气状况良好,板蓝根长势较好,预估干品产量在200公斤以上。但农药的大量使用,农残超标将会成为一个隐患。 调研组询问明年还会种植板蓝根吗?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他的种植技术成熟,经济成本高于种植玉米,种植激情依然较高。但这种有种植技术的种植户又有多少呢? 经过询问之后,笔者对板蓝根种植成本做简要记录 土地承包费用 种苗费用 播种费用 化肥农药成本 田间管理费用 采挖成本 加工成本 合计 600-950元/亩/年 1公斤*11元/公斤=11元/亩 0(每户基本自己都有机器) 260元/亩 100元/亩 100元/亩 10元/亩(自己晾晒,仅支付翻晒费用) 1081-1431元 总结 今年大庆地区板蓝根种植面积减少将近一半,经过电话回访其他种植户,受地蛆啃食影响,种植户种植积极性受挫,不如种植花生及玉米,来年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恐会进一步缩减。 但板蓝根种植区域限制性不强,产区转移快,近两年新疆种植面积也在扩增,目前价位虽然不高,但是否预备投资条件,还需结合全国种植情况来定。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22 08:42:56

  • 产区万里行之内蒙赤峰桔梗现状

    作为药商,提到赤峰,首先想到的是赤峰的桔梗,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优良的品质。赤峰桔梗的根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部分有分枝,略扭曲,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 一、内蒙古药材市场近况 药通网产地调研组来到赤峰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首先我们到达的是内蒙古中药材市场,恢弘的大门,崭新的商铺,大门两旁的商铺上面赫然立着14个大字——世界中药看中国,中国参桔看赤峰。由于桔梗尚未开始查新,市场人员比较稀少。稍作休息,药通网赤峰市牛营子镇信息站负责人刘先生赶来,向调研组介绍了一下目前市场的情况,作为2024年新建成的中药材市场,面积达11.3万平方米,设套设施比较完善,包含交易区,冷链仓储区,检验检测区,展示区(研发、办公),由于属新市场,农户的传统理念尚未得到改变,目前交易仍以在地头成交为主,由当地经销商带着采购商前往农户家中或地头购买鲜货,自行购买,造成市场运营受阻。目前运营的以仓储物流为主,市场内有两个物流货运站和一栋冷库,冷库面积为5000平方米,提供仓储服务。 为什么说中国参桔看赤峰呢,赤峰主要有两个品种一个是北沙参另一个是桔梗,其中桔梗占主要地位,目前赤峰桔梗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此次我们来到目的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桔梗的种植及收益情况,调研组就对桔梗种植情况做了主要咨询。 二、桔梗种植方式 赤峰桔梗多采用种子繁殖,一般在春季播种。传统的播种方式是撒播,但是由于不能控制间距,会发生种子播撒不均匀,密集区桔梗个头较小,分散区虽个头较大,但数量不多,造成亩产产量较小,据药通网赤峰牛营子镇信息站点刘先生介绍,目前他们采用新的种植方式,栓绳定播来控制间距,以提高产量,最高桔梗亩产可达5500单斤,平均产量也达到4500单斤左右(鲜货)。 三、桔梗种植成本 桔梗因种植方式不同,所需种子重量不同,缠绳种植需种子1单斤/亩,机器播种需种子4-5单斤,种子单价100元/单斤,播种费用约100元左右,除草、打药、施肥成本在1220元左右/两年(两年生),采收为机器采收,成本450元左右,土地承包费用约为1200元/年,再加上滴灌带,前期旋耕土地等,综合费用约5000元,桔梗亩产4000-4500单斤鲜货,按市场价1.6元/单斤计算,亩产值6400-7200元,除去成本,净利润已经不高,如碰到天气不好,亩产减产,种植户利润更低,或出现亏本。因此今年种植面积较去年减少。 四、销售渠道 因赤峰桔梗品质佳,不仅作为干品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以鲜货的形式还远销海外,并成为赤峰市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品种之一。当地政府和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对桔梗产业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开发桔梗深加工产品,如桔梗咸菜、桔梗茶、桔梗保健品等,进一步拓展了桔梗的市场应用领域,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21 08:45:20

  • 产区万里行之通辽开鲁黄芪

    风雨兼程,舟车劳顿,经过一晚的休整,药通网产区万里行小组,马不停蹄赶往下一站--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黑龙坝镇,到药通网信息站点调研开鲁县黄芪的种植生长情况。 开鲁县,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开鲁”地名源于开发“三鲁”(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左旗、扎鲁特右旗)之地。清末放垦招荒,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置县,距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 黄芪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黄芪古称“黄耆(音qi)”,"耆"原意指年长者,引申为补益药效之首。《本草纲目》明确记载:"黄耆色黄而为补养之长,故名",后简化为"芪"。《本草纲目》称黄芪为“补气之王”。黄芪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托毒生肌;增强免疫力;日常保健。 开鲁黄芪,特指产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的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它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道地药材”的杰出代表,享有“东北黄芪之王”的美誉。据药通网信息站寇先生介绍,开鲁黄芪具有以下几大特点:质地绵韧,不易折断;闻之有浓郁的豆腥味,嚼之味道微甜;核心药用成分(如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高。 简单寒暄后,直奔主体,寇先生带我们一行人去参观了他的黄芪种植基地。基地标准化种植黄芪200余亩,在地黄芪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据寇先生介绍,此基地黄芪准备在“十一”前后采挖。在参观基地过程中,了解到当地黄芪种植的关键数据。 当地黄芪,多以移栽为主,一年生。幼苗一部分自育,大多购于赤峰。亩产鲜货750公斤左右,折干率5:2。管理不好的地块,亩产鲜货650公斤;管理得当的地块,也有亩产鲜货900公斤的。 规模化种植,土地租赁费800-1000元不等。亩种植幼苗18000株,一单斤幼苗80株左右,一单斤幼苗价格3-6元不等,一般5元左右,黄芪幼苗价格会根据市场行情波动,极端情况下,一单斤能低到2.5元。一亩地农药投入50元,人工管理成本300元,化肥(有机肥或者农家肥)成本300元,采收成本260元。 另据笔者了解,开鲁县今年黄芪在地面积约1.5万亩。其他几大产区今年在地面积,笔者也有做考证,在此一并分享给广大药通网支持者。包头固阳产区11-12万亩;甘肃产区7-8万亩;新疆7万亩;宁夏、青海零星有黄芪种植,面积较小,在此不做统计。 赤峰在黄芪种植板块,也占有一席之地。赤峰以黄芪育苗、售苗为主,所培育出的黄芪种苗得到各大产区种植户的认可,发往各大黄芪产区。赤峰从甘肃采购黄芪种子,培育种苗,再出售给甘肃种植户,不知是土壤气候的原因,还是术业有专攻! 以上信息,均出自药通网产区万里行小组认真考证之信息,然难免有记录整理不周抑或片面之处,愿各位药农、资深药商、信息界同仁斧正!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20 08:17:45

  • 产区万里行之河北承德苍术

    苍术作为现在关注相对较高的品种,价格从150元以上的价格,降到现在的二十多元,引起多数压货商的关注,目前苍术的价位是否伤农,承德种植户是否还有利润,在如此低价的情况下,种植面积有何变化?带着疑问我们产区万里行小组,驱车前往承德的隆化县实地考察苍术的种植面积及收益情况。 9月17日早晨,经过一晚的休整,第二天早晨我们前往药通网承德市隆化县信息站产地站点家中,到达加工厂里,晾晒厂里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铺满苍术,仓库里堆满的是杏核还有松塔,经过询问得知,苍术尚未到大量产新期,苍术大量产新需到十月份,在晾晒厂中只有一小片摊开晾晒的苍术。 据据信息站负责人王先生介绍,由于目前苍术价格较低,农户采挖积极性非常低,到目前为止,刚刚收上来一小部分鲜货,目前野生鲜货收购价在8元左右/单斤,很多采收的农户都去采收其他药材去了,野生货产出量较低,目前收购的以家种货为主,现家种货收购价2元左右/单斤,家种货因质量不一,折干率3.5-4.5:1,目前家种干品交易价在21-22元/公斤,由于当地苍术多采用自然晾晒,干货需到明年才能上市,因价格下滑及不易储存的原因,当地干货大部分都已亏本售卖,库存量并不大。 经过简单的沟通之后,我们在王先生的介绍下,前往一位种植户的基地,了解苍术目前种植的一个情况。 来到目的地,在公路的一边,生长着郁郁葱葱的苍术,因种植技术完善,目前苍术长势依然良好,由于苍术种子尚未完全成熟,采收还需等待十多天的时间,据种植户介绍,他的基地种植面积为120亩,采用种子直播,铺设滴灌设备,上面覆膜已达到保墒除草的作用,由于目前在地生长时间为3年,尚未达到采挖期,打算明年正式采挖,此地块预估投资成本12000元左右,根据以往的种植产量来说,亩产500公斤干品,按目前市价21-22元来算的话,属亏本状态。只有农户在自己农田里种植,自己管理的尚有利润可言。但需技术成熟,不然严重影响产量。 苍术作为前两年的明星品种,价高严重刺激种植面积,近两年属大量产新阶段,虽目前价位不高,但何时才能给自己带来效益,打算入手的商户还要在心中保留疑问。在高价品种价格逐渐下滑的阶段,打算趁低价入手的压货商被套牢的比比皆是。还是那句话,药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19 14:47:07

  • 中药材七大暴跌品种

    槐米,2022年60元,目前15元。 2021年槐米从4年多低价中走出,从上一年的12元涨至45元左右,2022年上半年高升至60元,下半年逐渐下滑至30-32元,进入2024年继续下滑,从28元跌至20元,目前市场价15元。 槐米产区较广泛,如果没有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总产量很难受到影响,产新期间的价格高低也会影响药农采收积极性。从以往行情周期变化看,短期内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车前子,2022年110元,目前18元。 该品2020年从5年低价中走出,不到一年内从21元涨至30元,2021年从31元飙升至70元,2022年产新前高升至110元,产新后跌至50元,又反弹至80元以上,2023年产新后从60元跌至40元左右,9月跌至26元,2024年产新回升至31元左右。 车前子连续近4年高价,极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生产严重过剩,目前可供货源充足,预计,今后几年仍有望继续在低价运行。 半枝莲(头茬),2023年21元,目前6元。 2021年半枝莲从7.8元涨至12元,2022年在11-12元上下徘徊近一年,年底突然高升至19元,2023年春涨至21元,进入下半年下滑至12元左右,2024年从12元跌至9元,目前市场价6元。 半枝莲经历了近三年高价,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导致供大于求,也许后市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只是因供应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回升也动力不足。 旱半夏(甘肃产),2023年120元,目前60元。 2024年旱半夏产新后价格一路走低,从80元以上跌至60元左右。 旱半夏价格之所以下滑,主要是2023年价格涨至120元,药农种植积极性提高,2024年盲目扩大种植,导致生产严重过剩。 也许旱半夏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加上种植面积仍不小,预计,短期内价格回升压力大。 苍术(家种,全检),2023年90元,目前26元。 由于过去几年家种苍术种植面积大,导致近两年价格一落再落。 该品生长周期为4年,低价已挫伤不少种植户积极性,也许后市价格再落空间已小,只是目前在地面积仍大,价格上涨仍有压力。 款冬花,2024年450元,目前110元。 2021年款冬花从58元涨至90元,2022年从90元涨至140-150元,2023年高升至300元以上,进入2024年涨势不减,到5月飙升至450元高价。 款冬花价格的连续上涨,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尤其2024年新扩种面积较大。款冬花已生产过剩,即使2025年减少种植,短期内价格回升也是有压力。 元胡,2024年170元,目前46元。 2021年元胡从7年低价中走出,当年从38元涨至70元,2022年从75元涨至150元,2023年小幅回落至130-140元,产新后又回升至150元,2024年产新后下滑至135元左右,产新未结束强劲回升至170元,到年底回落至120元。 由于元胡经历三年多高价,刺激种植面积较大,2025年产新后价格一路走低,目前市场价已从产新前的110元跌至46元左右。受元胡生产成本支撑,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19 09:12:14

  • 五大产新品种分析

    五味子 五味子主要产区在辽宁本溪、桓仁、丹东、凤城、宽甸、岫岩、抚顺、清源、新宾、辽阳、海城、营口、盖县,吉林桦甸、蛟河、敦化、安图、双阳、伊通、通化、临江、抚松、长白、柳河,黑龙江勃利、七台河、五常、尚志、阿城、宁安、北安、方正、依兰、伊春、林口、德都;内蒙、山西、河北部分地区也有种植。 图:五味子(东北统)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近三年五味子的历史价格,亳州市场2023年年初短暂达到80元的高峰,之后一直到2024年10月,价格处于窄幅波动中,此后,五味子整体行情保持下滑状态,直至目前跌至28-34元之间。 目前产地仍处于产新阶段,上图显示该品产新期市场价格多保持下行趋势。同时,根据药通网数据,亳州市场东北统货28元,选货34元。据产地反映,今年东北产区产出有一定的量,鲜货价格在3.2-4元,干品统价格在25-26元,而2024年同期黑龙江野生鲜货收购价在3.5元上下,辽宁和吉林家种鲜货价格在4.2-4.8元不等,相比较,今年产新鲜货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产地的加工户加工意愿不高,虽有部分商家视价低小量采购,但多数商家仍处于观望状态。当前距离产新结束还有一段时间,由于货源充足,预计后市保持低价空间的可能性较大。 酸枣仁 酸枣仁主产于山东汶上、沂南及周边,河北内丘、赞皇及周边;辽宁朝阳、锦州、葫芦岛,内蒙宁城,山西运城、临汾及其周边,陕西交界的蒲城、宜川,洛川一带也有少部分产出。 图:酸枣仁(河北98货)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近三年酸枣仁的历史价格,该品前期因库存薄弱、需求增加、产新及资金介入和商家人气助推等多种影响,2023年6月—8月价格攀至1050元。价格冲顶后出现下滑,自2023年8月末到今年,酸枣仁价格持续下滑。 酸枣仁当前正值产新阶段,上图显示2023年、2024年产新期间价格波动不大,而今年,自7—8月产新,9月新品大量加工上市,新货不断补充市场,但当前市场缺乏需求拉动,导致价格进一步下滑。药通网数据显示,当前亳州市场河北98货320元,95货300元,选货340元。产地反映,河北酸枣仁今年丰产不丰收,出仁率较差,预计整体产量较去年基本持平,酸枣因质量不等收购价在5-8元,加工成本在300元左右,全检合格98新货320元上下,95新货300元。市场和产地行情对比来看,二者基本持平。近期有部分商家逢低价收购,带动交易转快,因此,有商家对后市抱有期待。 茯苓 茯苓主产于安徽岳西县、霍山县,云南楚雄、双柏、西双版纳、宁洱县、景谷县、云县,贵州施秉县、河南商城、陕西商洛、四川广元,湖北英山县、石罗田县及大别山周边地区也有部分产出。 图:茯苓(安徽统丁)近三年历史价格茯苓 在2021年高价的刺激下,2022年开始扩种,产量扩大供给增多,行情随之下滑。观察比较茯苓近三年的历史价格,上图反映,除2023年小幅反弹外,从2024年至今,一直处于下滑趋势。而拉长视线,整体观察,2022—2025年,这4年间茯苓一直在低价区间徘徊。 当前茯苓处于产新加工时期,预计11月以后产新结束。上图显示近三年产新期间,茯苓整体价格运行较为稳定,整体行情处于稳步下行。药通网数据显示,目前亳州市场茯苓安徽统丁21元,统片22元,中心丁30元;云南一刀丁24元,中心丁28元。据产地反映,今年岳西产地产量与去年相差不多,且当地库存较丰,目前鲜货9元,干品统丁18元,一刀纯白丁22元,精品中心丁28元;云南产的嫁接货切开后光滑度高,运至岳西鲜货价格(加运费)在10元左右,干品统丁20元,一刀丁23元;自生货鲜货价格在6-7元,约半个月以后上市。茯苓新陈货叠加,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观望商家居多,预计后市仍将处于低位平稳期。 赤芍(京赤芍家种) 京赤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额尔古右旗、牙克石、鄂伦春旗、扎兰屯、额尔古左旗、鄂温克旗、科尔右中旗、科尔右前旗、阿荣旗、扎鲁特旗、扎赍特旗、莫力达瓦、巴林左旗、多伦、突尔,黑龙江伊春、宁安、萝北、密山、嫩江、宝清、依兰、林甸、牡丹江、鹤岗、虎林、海林,吉林敦化、桦甸、龙井、和龙、汪清、集安、蛟河、安图、靖宇、长白,辽宁西丰、岫岩,凤城、宽甸、庄河、辽阳、盖县、清原等地,河北及山西部分地区也有产出。 图:赤芍(内蒙家种)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京赤芍近三年历史价格,2023年—2024年2月该品货丰走缓,价格保持低位运行。之后,受野生资源逐步下降影响,市场对优质野生货的需求转而推高家种货价格。进入2024年3月,家种货价涨,内蒙货达到65元,刺激种植户大面积采挖,随着货源不断补充,价格逐步下滑。 当前赤芍各产区进入产新阶段,上图显示2023年、2024年产新期赤芍价格保持平稳,2025年产新期,赤芍价格呈小幅下滑趋势。根据药通网数据,亳州市场目前内蒙野生统35元,大统42元;家种统33元,选48元。据产地反映,内蒙产区近期受阴雨天气影响,采挖受阻,不过由于今年价格不及去年,种植户采挖积极性受挫,预计产量较去年有所减少,现当地6年以上的鲜货9-10元,新货上市量暂时较少。综合市场及产地来看,赤芍整体货源充足,但缺乏市场需求拉动,目前处于实际消化阶段,不过因品种产新,整体行情表现为短期内小幅波动,整体仍较为平稳,后市涨价空间仍需观察需求情况。 北沙参 北沙参产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内蒙赤峰、河北安国、定州。山东莱阳为传统产区,目前逐步转移,种植面积减少。内蒙货由于条形好质量较优多作食用,价格较高。河北货多作药用,价格低于内蒙货。 图示:北沙参(河北统)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北沙参近三年历史价格,该品2021—2022年价低,新货产出不多,致使2023年价格逐步上走,进入2023年11月,新货不断补充入市,导致走销减缓,行情开始步入下滑通道。现阶段北沙参正值产新期,商家多处于关注状态。 上图反映了近三年北沙参产新期行情呈直线下滑趋势。药通网数据显示,亳州市场目前河北统货19元,大统22元,内蒙统货28元。据产地反映,目前河北产区新货上市量较少,大量上市要等到国庆以后,受去年价格较高影响,当地农户扩种,导致今年在地面积增多,部分商家对后市担忧,现鲜货3-3.6元,八成半干的新货13-15元,陈货16-18元,货源整体处于随购随销状态,预计后市仍有下降空间。 注:文中数据及信息来源于药通网、产地种植经营户,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18 09:03:45

  • 六大低价中药材品种

    紫菀(水洗片),2023年紫菀曾涨至110元,目前20元左右。 该品2022年从20元涨至25元,2023年从50元一路飙升至110元,产新后跌至75-80元,亩收入达3万元以上,2024年再次涨至百元高价,产新后回落至50元左右,亩收入仍在万元以上,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目前个子跌至9-10元。 紫菀在高价刺激下,新扩种面积较大,生产严重过剩,也许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只是面临新陈货源压力,预计,短内价格回升压力较大。 知母(安徽产长片),2023年知母高升至49元,目前市场价9元。 2021年知母从7年低价中走出,从年初的10元涨至21元,2022年从20元涨至25-26元,种植户亩收入近万元,2023年春从28元涨至49元,4月以后跌至43-40-37元,种植户亩收入1.2万元以上。2024年知母产新前价格依然在30元上下浮动,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 知母生长周期为2年,2024年新货产量明显增加不少,产新后价格跌至20-14元,2025年价格继续下滑,6月价格跌至9元左右。 知母生产已大面积恢复,今后两年新货压力仍大,价格依然有下滑空间。 槐米(统),2022年槐米涨至60元,目前市场价15元左右。 该品产区较广,2020年结束5年低价,从12元涨至19元,2021年从19元涨至25-27-32-39-40-45元,2022年产新前高升至60元,产新后回落至40-32元,2023年在32元上下运行一年,2024年从28元下滑至20元,2025年从19元跌至15元左右。 2025年槐米产新价落,药农采收积极性不高,总产量下降,只是2021-2023年三年高价遗留的库存较大,致使价格继续走低。 半枝莲(头茬),2023年半枝莲涨至21元,目前市场价6元。 2021年半枝莲从7.8元涨至13元,2022年从13元回落至11元,年底涨至19元,2023年1-3月涨至21元左右,5-6月头茬产新后跌至12元,2024年从12元跌至9元。 半枝莲属于一年种植,可以连续采收3-4年,第一年采收,亩产量相对不高(大约在800公斤左右),第二年与第三年是高产量年(每年大约在1000-1200公斤),第四年产量减少。 由于2021-2023年半枝莲涨价,药农获得了较高的收入,种植面积扩大。虽然2024年半枝莲产新价滑,但是,前两年高价期间种植面积较大,短期内低迷行情难以改变。 白花蛇舌草,2023年白花蛇舌草涨至18元,目前市场价7元。 该品有野生和家种,近几年在高价刺激下,家种面积发展较大。虽然目前白花蛇舌草价格不高,但是,因可供货源充足,预计,短期内将继续在低价运行。 决明子,2023年决明子涨至16元,目前市场价6元左右。 该品2022年从8.5元涨至10元,2023年从12元涨至16元,2024年从16元跌至11元。 决明子生长周期短,生产恢复快,受过去两年涨价刺激,国产货种植面积扩大,加上有进口低价货冲击,致使价格下滑,目前进口货3.5元左右。 虽然决明子价格不高,药农种植积极性降低,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回升动力不足。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17 08:46:49

  • 中药材六大跌价品种

    苦参(内蒙产),有野生和家种,目前市场上流通货源以家种为主,生长周期3年。 2022年苦参从12元涨至16-17元,2023年从16元涨至23元,此价持续到2024年。由于苦参经历连续三年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进入2025年继续下滑,目前价格从前期的16元跌至9元左右。 苦参生产已恢复,今后两年采挖面积仍大,后市行情不容乐观。 蔓荆子(江西产),目前蔓荆子正值产新,受新货上市冲击,价格稳中有落,从产新前的100元跌至75元,进口货22元。 该品2015年从11元涨至53元,2016年涨至65-90-130元,2017年从150元涨至210元,2018年涨至220元左右,2019年从190元跌至150-80-65元,2020年从60元滑至45元,有商视价低积极买进,年底回升至80元,2021年产新前涨至95元,产新后跌至75-70元,10-12月回升至85元,2022年从85元涨至120-125元,2023年产新前涨至155元,产新后回落至95-90-80元,2025年3月从80元回升至120元,5-7月回落至110-100元,产新后跌至80元左右。 蔓荆子有野生有家种,又有进口,目前家种面积产量不小,预计,短期内价格或继续有下滑趋势。 吴茱萸(江西产中花),目前正值产新后上市,价格小幅下滑,江西产中花从35元跌至27元左右,湖北产大花20元,浙江产小花27元。 该品2012年从22元涨至34元,2013年从35元涨至46-48元,2014年从55元涨至60-65-75-85-90元,2015年在85-90元上下波动,2016年从95元涨至130-140-170-230-280元,2017年从280元涨至300-350-380-420元,2018年产新前从460元涨至500-560元,创有史以来天价,产新后价格跌至360元,2019年从360元回升至390元,产新后跌至150-130元,2020年从120元跌至35元左右。 吴茱萸连续7年高价,极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广西等产区均新扩大不少面积。2020年吴茱萸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陆续进入坐果期,2021-2024年有商积极买进,支撑价格在45元以上运行,最高价涨至55-58元。 目前吴茱萸在地面积仍大,而且多数植株正值盛产期,预计,短期内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苍术(家种全检),自去年产新价格下滑,到目前价格依然稳中有落,近日价格从前期的30元跌至28元左右,产地朱砂点货23元,白茬货21元。 该品前几年高价时种植面积较大,目前在地面积仍大,预计,短期内低迷行情难以改变。 佛手(川产),2021年佛手从36元涨至64元,2022年从64元跌至55-50-40-38元,2023年从37元涨至55元,年底落至42元,2024年从42元涨至46-52元,2025年产新前从46元跌至35元。 佛手树用扦插法种的要2-3年后,用种子繁殖的要4-5年后开始开花结果,盛果期是第7年到15年,15年后进入衰退期。从这个方面来讲,佛手的周期也就是要3-4年。2025年佛手没有减产利好,预计,产新后价格仍有继续下滑空间。 辽五味子,该品产新未到价格已跌落下来,近日价格从前期的48元跌至28元左右。 该品2017年曾涨至175元,2018年回落至150-130元,2019年从130元落至85元,2020年从80元滑至45元,有商视价积极买进,拉动价格强劲反弹至55-58元,2021年从55元涨至60-70-75-78元,2022年从70元回落至64-65元,2023年上半年回升至75元上下,下半年回落至60-62元,2024年在60-65元上下徘徊近一年,年底回落至57-55元。 其实,2020年以来辽五味子正值盛果期,人为因素致使价格没有大幅回落,最终因货源充足,大户无力支撑,行情轰然倒塌,价格也应声而落。 辽五味子因主力不给力,散户又不入手,预计,将重新洗盘,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15 09:09:04

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
提示

请登录!

×